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金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中央定调养老金政策,对于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进行了调整。本文将就2024年养老金政策的变化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可能面临停发养老金的3类人进行探讨。
2023年,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双双上涨
①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按照人力资源部联合财政部下发的《关于2023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下称《通知》),2023年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迎来19连涨,全国调整比例按照2022年12月份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3.8%确定。
各地也按照这一《通知》的相关要求,相继公布了详细的调整方案。以河北为例,当地在2023年的调整方案如下:
①定额调整:退休退职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0元;
②挂钩调整: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的部分,按照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一年每月增加1元(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与个人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的部分,按照本人2022年12月发放的月基本养老金的1.4%每月再增加基本养老金;
③倾斜调整:截止2022年12月31日,退休退职人员1948年1月1日至1952年12月31日出生的,每人每月增加20元;1943年1月1日至1947年12月31日出生的,每人每月增加30元;1942年12月31日及以前出生的每人每月增加40元。
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
在2023年年初,多地便公布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基本养老金的上调方案,比如上海市从2023年1月1日起,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上调了100元,达到1400元/人/月;再比如,河南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的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也从2023年1月1日起,上调至123元/月,涨幅为10元。
2024年,以下3类人的养老金或停发
1、退休人员已逝世,家属仍替领养老金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一些退休人员去世后,其家属仍继续领取养老金。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政策,也占用了公共资源,给其他退休人员带来不公平的待遇。针对这一问题,2024年养老金政策将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退休人员已逝世后家属仍替领养老金的行为。一旦发现此类行为,将立即停发养老金,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2、冒领养老金
冒领养老金是指不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人员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养老金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给其他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带来了不公平的待遇。针对这一问题,2024年养老金政策将加强审核力度,对冒领养老金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一旦发现此类行为,将立即停发养老金,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3、重复领取养老金
重复领取养老金是指同一人员在多个地区或多个账户重复领取养老金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占用了公共资源,也给其他退休人员带来不公平的待遇。针对这一问题,2024年养老金政策将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力度,对重复领取养老金的行为进行及时发现和制止。一旦发现此类行为,将立即停发养老金,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于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而言,2024年在养老金待遇方面将迎来“1好1坏”。“好”体现在养老金的连涨,预计2024年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有望迎来“20连涨”;“坏”体现在若退休人员不按照规定或者不依法依规领取养老金,则很可能会“停发”,甚至取消养老金待遇。所以,笔者也呼吁大家,享受养老金待遇一定要依法依规,千万不要搞小动作,否则养老利益受损的恐怕还是自己。
